第十届永平奖教金候选人
樊龙江
教授
  • 推荐单位:农业生命环境学部
  • 来校年月:1986年7月
  • 所在单位: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樊龙江:好老师、好研究、好教材
    推荐评语
    樊龙江教授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秉持“一流科研涵养一流教学”的理念,传道授业三十年余年间始终坚守一线讲台。主讲《生物信息学》《植物基因组学》和《单细胞组学》等多门课程并主编出版相应教材3本,其中《生物信息学》为浙江省一流课程;入选“十三五”高等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1本、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主持全国生物育种关键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组学与大数据分析》课程建设和国务院学位办研究生核心课程《植物基因组学》课程指南的编写。已培养硕博士毕业生55人,其中2人获博新计划资助、12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承担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领雁项目等,对我国杂草稻等产业问题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
    鉴于候选人的突出业绩,同意推荐樊龙江教授为永平奖教金候选人。
     
    主要事迹
    樊龙江,二级教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樊龙江教授自1986年留校任教以来,长期奋斗在高等教育第一线,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秉持“一流科研涵养一流教学”的理念,构建“研教一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启智润心”的融洽教学氛围。
     
    一、躬耕《生物信息学》教学二十余载,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创设3门新课,引领国内配套教材建设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和高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以生物信息学为基础,近年来不断发展出基因组学、多组学、单细胞组学等细分的前沿新兴领域。樊龙江教授是该领域内的领军人才,长期担任作物学该中心的负责人,不但在科研上造诣高深,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把一流的学术前沿成果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倾力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早接触到新兴的前沿科学理论,更快同步顶尖研究方向,樊龙江教授23年来坚持不懈,在不断创新发展《生物信息学》教学的基础上,从学生需求出发不断摸索并创设了《组学数据分析方法》《植物基因组学》和《单细胞组学》课程,引领了国内相应教材的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广受好评,主讲课程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育成果一等奖。
    樊龙江教授2000年开始参与创建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及其学科。2001年开始,他便在浙江大学担任郝柏林院士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助理教授。郝院士在自传《郝柏林——科学游击战士》里这样评价到:“浙大请当时已经是副教授的农学院樊龙江博士做我的‘助教’,这是一位极其称职的‘助教’,他每课必在,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
    2004年开始,樊龙江教授担任《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和研究课程的主讲教师,随后为了配合《生物信息学》课程理论内容的实践落地,又开设了《组学数据分析方法》这一门实操课。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学生学习相应学科理论和实践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樊龙江教授应需2013年开设了《植物基因组学》课程并坚持至今。自2022年开始,又与时俱进地开设了《单细胞组学》,这是一门交叉前沿课程,来自农学院、医学院、计算机学院和机械学院等跨专业学生纷纷选课学习。课堂累计学时超过2450学时,累计覆盖学生超过4400人。
    由于《生物信息学》《植物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等课程开设时都属于国内前沿领域,尚无中文教材。樊龙江教授基于自己多年讲授经验,整理教案,并结合国际前沿研究情况和课题组科研成果,历经多年分别主编了三门课程相应的三本规划教材。2017年主编出版的《生物信息学》是农科领域第一本生信教材,并于2021年更新第二版。该教材为农业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并被浙大出版社评选为年度好书。生信领域知名从业者周运来公开评价《生物信息学》一书道:“这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语言朴实、知识点娓娓道来。既面向初学者,又道出新的技术与方法,每一章节都有领域内名人的生平、贡献、趣事兼具历史与人文。”
    2020年主编出版《植物基因组学》,这是国内植物基因组学课程的第一本相关教材,被列入“十三五”高等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韩斌院士对此教材评价到:“我认为我们一直缺乏一本系统、前沿和权威的植物基因组学的教科书。樊龙江教授有多年从事植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教学和前沿研究的丰富经验,更主要的是他有编写这部教科书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我读下来,感觉这是一本系统、全面和前沿的植物基因组学教科书,语言简洁、可读性强,是能够为越来越多的有志于从事植物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从入门到独立开展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指导参考书。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崖州湾国家种子实验室主任、前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院士在写给樊龙江教授的信中提及该教材:“目前,我们正在国科大给研究生上《分子设计育种》的课程,您的这一力作真是及时雨,将会是我们的主要参考书。您的《生物信息学》从2017年开始一出版就被列为教学参考书。” 2022年,樊龙江教授携手国内外多位单细胞组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主持编撰的《单细胞组学基础》也正在印刷中,即将面世,这也将是国内单细胞领域第一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建设为浙江大学和国内各高高校开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提供了急需的参考教材。
    图1:主编三本规划教材和生物信息学等课程课堂实录
     
    二、培育农科英才百余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因材施教,坚持做学生拔尖创新能力的栽培者
    樊龙江教授对于人才的培养成果主要可以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养和毕业生发展情况三个方面展现。
    润物无声,做本科生由浅入深发展的引路人。樊龙江教授心系本科生的培养,教学与科研引导并重。除了担任多门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和编撰对应教材外,还累计指导10余位本科生完成SRTP或毕业论文,并通过本科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授课,累计吸引了18位本校本科生继续本实验室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多次担任班主任或德育导师的工作,带领农学学子前往东京大学参与学术交流等。任农学系主任期间,组织筹集超过百万元捐款,设立农学教育基金,资助农学系优秀和贫困学生20余人、优秀班主任10名。任内倡导和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资助本系知名农史大家游修龄先生出版《农耕文明漫谈》,作为农学专业本科生课外辅助教材。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迭代教学方法。注重利用在线数据库和工具作为教学范例。例如,20年前就开始引入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的GSA数据库等作为教学数据库。建立在线教学平台(htttp://ibi.zju.edu.cn),为学生提供大量教学相关素材,如原始经典论文下载等。
    因材施教,做研究生创新精神培育的领航人。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樊龙江能够因材施教构建成长路径、宽严相济养成学术规范。重视打造注重积累、自由探索、互助合作的学术氛围。截至目前已经培养博士生26人(其中毕业12名),硕士57人(其中毕业43名)。培养的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PNAS、Nature Plants、Developmental Cell、Molecular Plant、Genome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Bioinformatics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为了培养拔尖人才,樊龙江教授建立“生物信息学大数据技术创新”导学团队,由四位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对团队博士生、硕士生进行共同培养,确定细分研究方向,深化研究特色。促进整个研究方向上研究生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指导的研究生已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12人,团队培养的骨干教师叶楚玉教授2022年被评选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博士生褚琴洁和吴东亚,毕业后留在浙大继续开展博士后研究,分别在2020年和2022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博新计划)资助。该计划每年全国作物学科仅有3个资助名额。另外,吴东亚、陈洪瑜获得了优博计划支持,姚洁获得了博士学术新星计划支持赴海外交流。
    桃李天下,做生物育种栋梁之群的培育者。樊龙江教授多位学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教研工作,在基因组学研究道路上燃烧热情。其中,郭兴宜成为美国范德堡大学副教授(独立PI),褚琴洁成长为浙大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员,邱杰任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并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和东方英才青年计划。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和输送毕业生上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有多名学生投身国家社会建设的行列,其中7名学生通过严格选拔考取广州、山东、安徽以及浙江的嘉兴、丽水、温州瑞安等地选调生,任职于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委农工办等重要单位。
    图2:课题组团建以及生物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
     
    三、投身生物育种产业服务,引领农业重点项目,做学科影响力建设的布道者
    大学是引领社会风尚和先进理念的组织,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文化与科学创新同等重要。近五年来,樊龙江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领雁科技项目(浙江省主要农业种质资源遗传信息数据化技术平台建立)、海南省重点攻关项目、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水稻单细胞时空组)等。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Plants、PNAS、Developmental Cell等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关于作物拟态与杂草进化研究的两篇论文分别获得国际“Faculty of 1000”(F1000)2星和3星推荐,报道称“该研究是中国少有的在概念尚做出贡献的文章,并将其提升到了与我们教科书上所说的经典拟态模型等同的地位。”由于其在生物育种领域的突出学术贡献,获得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称号,担任全国生物育种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建设负责人,吸引了荃银高科、中国种子集团等作物育种重点单位高管攻读在职博士,主持编写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作物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植物基因学》课程指南。作为Trends 系列创刊25周年纪念专刊邀请的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应邀发表“植物育种的里程碑与未来展望”评述。
    樊龙江教授团队的科学研究工作受到产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应浙江、江苏、山东、宁夏等省农业厅邀请进行田间考察,指导杂草稻等防控工作。此外相关研究成果也被美国科学人《The Scientist》杂志、《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网》《China Daily》等媒体报导。樊龙江还担任大型记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稻篇(CCTV9记录频道2019年播出)科学顾问之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樊龙江教授正在生物信息学学科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为进一步提升浙江大学在生物信息学和组学研究领域的教育水平夯实优势,不断开拓进取。
    图3:生物育种相关组学研究成果在产业界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