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达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3年,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科研第一线,长期讲授本科生高等代数、线性代数类课程。他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一直秉持着“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的真,领略数学的美”的教学理念。一直坚持,只要你约,我就能来,尽力做好导学工作。他说,每天穿梭于浙江大学这一群优秀的青年学子之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坚持课程质量是第一要务的教学理念
因为喜欢教学工作,黄正达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潜心于教学方式的探索,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养成,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不同课程标准和要求,他总是精心备课,在不降低教学难度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流程设计和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课程的协调人,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统筹协调考试命题工作,保持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既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也保证了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坚持做好线上线下的答疑工作,在建立教学班线上微信群之外,还安排固定场所进行答疑解问,重点解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参与助教的培训工作,通过分享一线教学经验,帮助助教老师们更好、更快地站稳讲台;热情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为同学们做线性代数讲座。
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并向社会辐射。为了帮助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他主讲了《线性代数》MOOC课程。具有一定难度的MOOC课程完全融入了线下课程的教学,作为了学生阶段性考核的指标。开课期间,他和团队的老师们耐心解答了学生在线上提出的问题,既活跃了网课的学习氛围,也起到了学业和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今年1月17日,网名为“若将飞而未翔” 的学生有感于他们回复问题所发的 “感谢黄正达老师给我无聊的复习时光增添了乐趣…”的帖子成为了当天云朵朵校友圈的十大热帖之一,肯定了黄正达和老师们在线上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他还参与拍摄了《高等数学先修课》MOOC课程。《高等数学先修课》上线的消息,还登上了钱江晚报(2019年8月20日)、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光明日报(2019年8月25日)。两课程于爱课程平台上线后,选课人数均达数万,并分别获得了4.8和4.6分的好评。
他还致力于教材建设。根据浙江大学大类招生和培养要求,与团队们一起重构了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作为主编之一,他编写了教材《高等代数(上/下册》。与以往不同的是,书中介绍了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广义逆和最小二乘法等,力求学生能尽早了解到线性代数的应用。而书中关于欧氏空间的推广处理方式,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许以超先生的肯定,并融入到他的再版教材中。作为主编,黄正达适时地编写了《线性代数》新形态教材,并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会的“十三五”立项。除此之外,黄正达作为第二作者,参与编写了有针对性的《大学与中学数学衔接教程》。
近年来,他承担和参与了5个以上学校教学项目,部分教研的成果已经应用于教学实践(比如前述的在线性代数课中融合微积分课程的思想)。他还于大学数学教指委旗下杂志《大学数学》发表教研文章。他积极参加教学会议,邀请多位同行来校作教学指导和交流,带教学团队去西安交通大学听课学习;他还于2017年和2021年受邀参加了合肥工业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做教学交流报告。
课堂上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科学的魅力
黄正达认为,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本的科学思想及方法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非常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思考。比如,在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他特别喜欢从最基础的算法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主要内容。他常从具体的例子出发,基于同学们在中学就所熟知的内容,介绍Gauss消元法的基本思想,进而完成求解理论的一般化学习;再从简化过程的需求出发,自然地引入矩阵概念;比对Gauss消元过程,引入矩阵的初等变换概念,引导同学利用矩阵初等变换简化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这种做法,既完成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模仿比对等基本科学思想的传播,又很自然地引入了重要的矩阵概念,使得抽象化理论变得深入浅出。但在行列式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他会先从抽象的定义入手,循序渐进,与学生一道写出低阶行列式的表达形式。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这一基本思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尝试了“数学往往通过抽象的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化”这一基本数学思想的传播,也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们通过从抽象到具体这一变化过程,来深刻认知数学概念及相关理论这一事实。黄正达还会结合微积分课程的进展情况,将具有相同逻辑思想的内容放在一起,请同学们比对(比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及不定积分等),加深大家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
他还会结合课程的内容,适时介绍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理论在课程中多次,而每一次的再现,就意味着抽象度的进一步提高,而这恰恰证明事物是螺旋式发展的,而每一次回到起点,都不是简单再开始这一重要观点。在课堂上,对于关键性的论证,他不采用满堂灌的做法,而是依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出新问题-回答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自主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记得有来听课的老师曾说,黄正达和同学的交流过程非常顺畅自然,课堂活跃。2001年,黄正达在浙江大学首次“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教师”的评比活动中,荣获“最佳育英奖”。
抓好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工作。黄正达一直负责浙江赛区赛事和浙江大学的赛事,参与指导决赛学生。他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近5年来,指导的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十分优异。,自2009年开始以来,浙江赛区多次获“优秀组织奖”。
“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
科研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科研的确帮助了黄正达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执教期间,他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及1次ITER专项。在BIT Numer Math, Numerical LAA, Appl Math Model等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40余篇。综述ACM Commun in Computer Algebra 195(2016):1-11认为是他1993年的工作首先使用了三次多项式,该工作在自97年以来的大多数年份中被引用. 他们关于Uzawa类的工作,被AOR方法发明人Apostolos Hadjidimos教授等在文(https://doi.org/10.1007/s11075-020-00938-1)中引用多次。 他们构建的矩阵求根Euler方法,被加拿大郭春华教授(SIAMAX编委)等推广。他们关于Numerov方法的工作,审稿人认为"a very useful idea...are definitely worth publication"。澳大利亚Alan L. Andrew教授在MathSci:MR3056604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科研工作和学生培养工作上,黄正达本着“高标准、严要求”,强调学生科研品质的培养。历年来,共培养出博士8人(1人为合作培养),硕士17人,接受国内访问学者2人,访问博士研究生1人,目前博士生在读3人(含留学生1人),硕士生3人。毕业博士生中,5人在高校、2人分别在华为和海信任职,1人作为选调生赴山西省委报到。在高校工作的5人中,4人已获高级职称,其中1人科罗拉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出站、并以在读时的研究内容为基础,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天元和青年项目,1人入选福建省教育厅人才项目。
黄正达教授入职浙大30年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直处于教学第一线,深受学生的喜爱。曾获202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经学部评议:推荐黄正达教授作为浙江大学永平奖教金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