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先,男,1960年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胡可先长期奋斗在高等教育第一线,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拓宽视野以培养国际化的精英人才,探索规律以形成有迹可循的培养机制,教学相长以体现既融合无间又分工明确的师生关系,从而构建“爱生如子”、“尊师重道”、“师生互助”的教学氛围。
一、坚守本科讲台
本科教学最富有挑战性,也是最快乐、最享受的地方,“传道、授业、解惑”最大乐趣莫过于本科教学的三尺讲台。胡可先尽心尽力投入本科课堂教学,坚持每年给本科生开设课程,包括全校通识核心课程《唐诗经典研读》、竺可桢学院通识核心课程《中国文学基础》、中文系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选修课《唐宋诗歌研究》。近五年完成本科生课堂教学704学时,加上研究生课堂教学456学时,总共授课时数1160学时,课程教学评价优良率100%。
努力指导本科生学术创新,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总体上创新程度大,学术质量高,其中《杜甫〈丽人行〉名物考释图证》《新出墓志与贺知章文学研究》《王士祯删订〈十种唐诗选〉版本研究》3篇,先后获评为浙江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所指导的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学科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2011级学生孙钰婷《浙江大学网络视频课程调查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5级学生陈嘉雨《研究型大学的文学经典教学——基于学生视角的探讨》,2017级学生龚洁《基于文史艺三维度的唐代题画诗研究》,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打造本科生核心课程教学的立体课程体系,包括织组开设《唐诗经典研究》《宋词经典研读》《中国文学基础》《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走进古典文学》;编写多种类型的经典课程教材,包括撰著大学通识课程教材《唐诗经典研读》(胡可先、陶然著),主编新形态教材《唐诗经典》《中国古典文学十讲》2部。
二、培育拔尖人才
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胡可先能够因材施教,营造学术氛围,引导学生注重学术积累,养成学术规范,提供学生合作研究的机会,以便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业,并做出突出的学术成绩。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采取特殊举措以培养拔尖人才,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重原创性,专家评阅和论文答辩优秀率高。其中张丹阳的博士论文《唐代教坊考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和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杨琼的博士论文《新出唐代诗人墓志研究》获得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已经毕业的12名博士生中,以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后期资助者多达9项:《唐五代时期唐诗写本研究》《龟兹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墓志生成及其在唐代的演变研究》《敦煌写本所见东西方文学交流研究》《汉唐诗词中异域名物实证研究》《唐代教坊考论》《唐诗在平安时代的传播与受容研究》《唐诗自注研究》《欧阳修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研究》。
第二,引领研究生将学术研究与学术考察相结合。胡可先利用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东唐诗之路诗人诗作研究》的资源,吸收研究生作为课题组成员,每年组织博士生、博士后和硕士生到西安碑林、洛阳千唐志斋、敦煌莫高窟、新疆交河故城、北庭遗址、四川蜀道等地进行学术考察,使得古代文学研究走出象牙塔,而与考古学、历史学的田野调查结合在一起,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
第三,为了培养拔尖人才,建立“唐宋文学与词学”导学团队。由五位导师组成导师组对于相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博士后、硕士生进行共同培养,凝炼专业方向,形成研究特色。近来年团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博士生有6人,硕士生有4人。2018年团队获得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促进了整个研究方向上的研究生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改革探索
胡可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其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经典课程群建设。将经典课程组成群,促使学生进行贯通性学习。胡可先为本科生开设《唐诗经典研读》《中国文学基础》《唐宋诗歌研究》,为研究生开设《李白杜甫研究》《诗学研究》,并主持3门MOOC课程《唐诗经典》《走进古典文学》《李白杜甫研究》,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以经典课程群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既衔接了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学生,又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
第二,本博衔接培养。首先,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选择优秀博士生作为课程助教负责讨论课的教学,做到教师、博士生与本科生的对接。其次,对于科研兴趣较大的学生,进行初步科研选题的尝试进而发展成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而选拔科研潜力较大的优秀学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近年来胡可先从优秀本科生中招收了6名直博生,都成为研究生中的佼佼者。
第三,课程的精品化与公开化、教材的立体化与网络化。将课程的实践和教材的编纂结合起来,建立科学体系。其中《中国文学课程的经典化和网络化探索》2016年获得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认定,2018年顺利结项;《唐诗经典》MOOC课程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李白杜甫研究》2019年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唐诗经典研读》2019年获得浙江省“互联网+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中国语言文学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获得浙江大学教育改革项目。
第四,系统总结教学经验,突显教学成效。一方面对自己的教书育人不断进行反思与超越,另一方面也增强教学成效的影响与辐射力。集中总结教学经验的成果撰写成教学研究论文,如《唐诗经典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载刊于《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9期;《通统文化与通识教育——唐诗经典研读通识核心课程教学札记》刊载于香港大学《通识教育》年刊2015年号。这样的成果同时又加深教学的内涵,改进教学的方法。
四、教学影响辐射
第一,成果推广。以通识核心课程《唐诗经典研读》为基础,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的《唐诗经典》MOOC课程,2014年上线以来,共开设13个学期,选课人数已超49万人。
第二,同行研究。诸如白文倩、金娟琴、盛群力《研讨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评价研究——以浙江大学“唐诗经典研读”通识研讨课为例》,《现代大学教育》2013年第4期;苗贵松《中国古典文学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研究性教学论——基于中国大学MOOC〈唐诗经典〉的比较》,《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第8期;邹群艳、陈能《中国大学MOOC课程与Coursera课程的对比分析——以〈唐诗经典〉课程与〈现代与当代美国诗歌〉课程为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第三,学生评价。周继红:“通过《唐诗经典研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加深了中华文化‘道’的理解。唐诗不仅仅是文字的按规律排列组合,从一首首风格特异的唐诗中我读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人风骨。……在课堂上,我领略到了李白的不慕权贵,自由洒脱;领略到了杜甫的心系天下,忧国忧民;领略到了白居易的关注疾苦,不忘苍生;领略到了王维的清新质朴,不师雕饰。”余必胜《唐诗经典学习结束有感》诗:“天才援鸿笔,千载领深沉。胡师风格异,引经降德音。百日同学习,据典探幽寻。圆桌来探讨,调瑟和鸣琴。李白雄姿发,无匹日月临。众芳撷一枝,诗圣丽人行。长恨九霄唳,犹听太贞吟。新添杨柳辞,晚唐温飞卿。春江花月夜,孤篇盛唐静。元稹遣悲怀,情深抚旧簪。幽缈幻绮丽,无题李商隐。探骊青琐闼,逍遥碧山岑。大哉诗经典,的的慰我心。”
第四,教学获奖。
1.《唐诗经典》MOOC课程,2017年1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排名 1/3);
2.《唐诗经典研读》教材,2016年被评定为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排名1/2);
3.《李白杜甫研究》课程,2019年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优秀研究生课程(排名1/1);
4.《唐诗经典研读》课程,2019年获得浙江省“互联网+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排名1/3);
5.《文史哲通识课程建设的精品化与公开化》,2015年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9/11);
6.《文史哲通识课程建设的精品化与公开化》2014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9/10)。
第五,荣誉称号。
1.全国宝钢优秀教师,2015年;
2.浙江省优秀教师,2016年;
3.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教师,2015年;
4.浙江大学先进工作者,2016年;
5.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十佳专业指导教师,2019年;
五、学术研究创新
胡可先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方向。专著有《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研究》《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等十余种;在《文史》《文献》《文史哲》《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教育部第七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1项,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唐代的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2项。
胡可先教授长期耕耘在教书育人一线,开设全校通识核心课程《唐诗经典研读》、竺可桢学院通识核心课程《中国文学基础》、中文系专业课程《诗学研究》等7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近五年授课总学时一千余学时。他主持3门MOOC课程,其中《唐诗经典》MOOC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注册选课总人数达49万余人。他主讲的《唐诗经典研读》课程获浙江省“互联网+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唐诗经典研读》教材被评定为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他主讲的《李白杜甫研究》课程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胡可先教授在本科教学中注重融合学术内涵体现研究型教学特点,注重本硕博人才衔接培养,所指导的3篇本科毕业论文先后获浙江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的1篇博士论文获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教师、竺可桢学院十佳专业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胡可先教授热爱教学、关心学生,作为中文系主任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他在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成效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同行和师生的高度评价。特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