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自涛,能源工程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主讲教师。从教15年来,他倾心教学,对教书育人充满热情;他匠心独具,擅于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眼中的“天书”类课程讲述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他作为负责人主持建设的《热工实验》课程,于2016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俞自涛始终秉承教书育人为教师的天责,坚持以精湛的专业学识,博大的宽容胸怀,无私的精致关爱,独特的师德魅力不断感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生活自理、学习自主”的自信精神和自立本领。他笃信:为师者,当“立德”引人,“启智”育人,“实践”树人。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核心就是要落实一个“爱”字。爱学生,就是从态度上对学生一视同仁,把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作老师的首要责任。无论是作为任课教师、班主任、德育导师、新生之友,还是研究生导师,以及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指导教师,都尽心尽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俞自涛坚持每周与学生交谈10小时以上,倾听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去思考未来的生活道路,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大胆尝试。他的微信朋友圈2346位好友中有一半都是他教过或者向他讨教的学生。俞自涛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无论是在学的,还是毕业的,都经常保持互动。由于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他先后荣获2012-2013年度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2014年优质教学二等奖,2017年“唐立新教学名师奖”,2018年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
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提要求。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更要提供各种平台,为学生的不同类型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作为导师,俞自涛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平台。近五年来他的课题组涌现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学皆优的学生。先后有7名研究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3名博士生分别获得了竺可桢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国际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王补宣青年论文奖、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浙江大学研究生“求是之星”(全校10名)、岑可法一等奖学金等奖励荣誉。他们之中有:能源学院首位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的本科生,校博士生会主席胡楠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哈佛大学,与美国工程院院士Aziz教授联合培养的孙洁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与国际建筑物理领域著名学者Hansen教授联合培养的田帅奇同学等。
爱学生,就是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俞自涛的一名博士生患了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治疗,他积极联系主刀医生、安排病房;由于学生家长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到,是他在手术责任书上签字,并在手术后陪同到深夜,直到家长赶到才离开。一次,他的一名毕业研究生的爱人,因药物误用导致肝昏迷,已发病危通知书,是他及时联系医生进行抢救,现已康复。无论是毕业求职、还是出国留学、还有选择生活伴侣,对于这些大事,学生们都愿意来找俞自涛商量,他会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优势,提出应该做哪些准备,积极地帮助他们出谋划策。通过生活上的将心比心,很多学生家长也因此成了他的好朋友,形成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由于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2018年俞自涛领衔的导师团队获得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
教书育人,启智为要,核心就是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俞自涛坚信:为师当先知,当有耐心;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导学生,当有恒心,孜孜不倦,逆溯理源。他认为激发学生思考是第一步,要不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要用于生活,以身边问题为导向,着重想象力的培养。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这门课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这门课存在着“两多两少”的特点:涉及的数学物理知识较多,抽象的理论分析较多;工程应用案例较少、配套的原理性实验较少。在教学中,俞自涛以“如何愉快地洗澡”这个话题,从阿基米德通过浴缸溢水来想象如何鉴别作假的皇冠,进而发现浮力定律开始讲述,又从淋浴时被飘起浴帘贴身的尴尬,来揭示“浴帘效应”背后的伯努利定理;通过学生们的日常体验,使学生掌握从分析现象的物理特征入手,发现背后的物理原理,然后再使用数学的语言对物理特征进行参数化的描述,最后再次使用物理假设和数学工具,化简为包含可测物理量的简洁公式,完成工程上的流体力学设计。当学生们开始思考“如何从启真湖取水,然后引导蓝田3舍5楼的宿舍洗手间,最后完成愉快洗澡的任务”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取水时流体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输运水时,是否需要考虑流体的粘性(比如为什么不洗牛奶浴或者蜂蜜浴?);如果把自己看成混入管道内的一条小鱼,如何去观察和判断流体流动的状态,是否会随波逐流?再启发学生想象,从湖中取水长距离输运的最佳路径是什么?如何选取合适的管道和各种连接管件?形成复杂管路之后,利用水泵提供输运动力,如何计算流体管路的阻力?如何从节能/节水的观点,如何实现工程上流体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
教书育人,实践为上,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帮助学生孕育出应对未来挑战的创造力。俞自涛目前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秘书长,积极推进大学生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改革。自2008年起,成功组织举办了12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已成为立足高校、面向社会、走向世界的重大“节能减排”实践教育平台,是汇聚全国大学生自主学习、竞技相长、文理互通、革新创造的生动课堂。他开设并主讲了本科生创新创业类实践课程“节能减排创新实践”,主编出版了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第一本创新创业类教材《节能减排 创新实践》,形成了“基地—课程—教材—竞赛”四位一体的节能减排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已经在哈工大、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获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促成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能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光大集团、浙能集团、杭州燃气集团等特大知名企业产教协同育人,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
作为学院国际化教学的主要协调人,俞自涛积极推进了浙江大学首批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牵头举办了5届中欧工程教育联盟国际高水平博士生暑期学校项目,促成了浙江大学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硕士双学位项目落地实施,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的专项资助。能源学院本科生海外实习交流率从2017年的70%,增加到2019年的100%。他为学生搭建了包括麻省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普度大学、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荷兰埃因霍恩科技大学,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在内的国际合作实践平台。
从教多年来,俞自涛在专业改革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产教协同育人、国际化高端培养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为浙江大学在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发挥了重要作用,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俞自涛教授坚持“立德”引人、“启智”育人、“实践”树人,深耕教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师德高尚。俞老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研究生全英文课等多门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工程课程负责人,教学工作量非常饱满,教学成效非常突出,教学考核连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