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永平奖教金候选人
郭斌
教授
  • 推荐单位:社会科学学部
  • 来校年份:1998年
  • 所在单位:管理学院
  • 郭斌:鼓励自由探索 激发学生创造力
    推荐评语

     郭斌老师从事高等教育20余年,恪守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细心指导学生,真正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严慈相济,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将自己的科研心得融入教学,教学相长,用好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活跃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作为中国创新研究领域资深学者、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路上的开拓者,多年来深耕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将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持续推进创新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开发了学术导向和实践导向的,分别针对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创新管理领域相关系列课程体系,尤其是承担竺可桢学院ITP强化班的创新管理课程,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为浙江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出大量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优秀创新素质及创新技能的高科技产业创业人才,被评为2016年度竺可桢学院最佳任课教师。持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学术研究基础上,注重对实践问题的关注。例如自2015年开始,带领团队逐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和创新势力进行数据分析并给出排行榜,切实将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进行结合。围绕着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大趋势,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围绕着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创新问题,对荷兰飞利浦公司等国际龙头企业中国业务的本土化创新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和指导,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精心开展“个性化”和“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他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肥沃土壤,视学生为“研究合作者”,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多团队、开放式的教学,培养的学生具有优秀的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领团队连续多年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博士生李文获得海外高校教职。郭老师还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支持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完善人格。

    郭斌老师担任创新管理课程组组长,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在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和形式方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管理》。作为骨干,积极参与学院教学体系构建提升和教学国际化工作。

    长期执着于严谨治学,深耕创新,春风化雨,用心育人,郭斌教授的好老师模范形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肯定,学部一致同意并强烈推荐郭斌老师为浙江大学永平奖教金候选人。

    主要事迹

    郭斌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首届三好老师之好学者。从事高等教育20余年,恪守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细心指导学生,真正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严慈相济,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将自己的科研心得融入教学,教学相长,用好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活跃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作为中国创新研究领域资深学者、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路上的开拓者,多年来深耕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践行社会责任;主导进行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标研究,解决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实际重大问题。以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术前沿接轨,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专注研究,成果突出,团队成员连续多年发表外文A 类期刊论文。重视学生的国际联合培养,指导的博士毕业生获得国外大学教职。

    持续推进创新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

    郭斌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开发了学术导向和实践导向的,分别针对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创新管理领域相关系列课程体系。创新管理是管理学院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方向,在课程设计上,需要依据授课对象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在过去的二十年教学工作中,针对本科生、科学硕士、MBAEMBA、博士研究生设计了不同导向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尤其是承担竺可桢学院ITP强化班的创新管理课程,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为浙江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出大量具有强烈创新意识、优秀创新素质及创新技能的高科技产业创业人才;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作为重要骨干(排名第2)承担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技术创新管理建设。根据学院教学项目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设课程,承担新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任务。结合新的教学方式的发展,开发相关在线课程,包括参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管理(国家教育部,20191月),以及作为负责人开发的基于创新的创业(慕课课程,中国大学MOOC20199月)。

    在教学内容上,他注重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迭代与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密切关注产业实践的发展趋势,坚持将教学与自己的研究工作结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目的。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以及相关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进展,动态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例如主讲MBA项目学位课《创新与变革管理》,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增加和替换1020%的教学材料。

    在教学方法上,他力求使课程教学内容能够给予学生更广的知识面、更为深入的思考以及更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综合性地将不同的知识点按照其背后的逻辑进行梳理,以深化学生的系统化理解。

    2019年以来,与阿里云和阿里钉钉大学合作,围绕着数字化转型方向开发系列课程体系,并与学院老师组成团队在此基础上开发系列课程,以培养引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为目标,探索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相互结合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精心开展个性化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

    郭斌将学生视为研究的合作者来进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将他们视为生。因此,对于每位博士生,在进入博士阶段的第1年,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其基础引导他们选择未来研究方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坚持每周一次的学术例会制度,在学术例会上除了针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进展进行答疑解惑,通过例会从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英文论文写作三个方面,系统地设立分享和讨论内容,帮助研究生建立扎实的独立研究基础。在学生的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坚持从研究设想的形成、研究内容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数据的分析到研究论文写作,全程给予悉心指导,通过这种合作者模式很好地培养了博士生的系统性研究能力。

    坚持以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当今的学生不仅会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多困惑,郭斌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生活上甚至是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时,他都非常愿意尽己所能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

    注重博士生国际视野的培养。1)从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引导学生从的角度阅读管理领域基础理论文献、从的角度阅读所选择的研究方向的文献、从的角度阅读管理领域顶级学术期刊的最近论文发表,通过大量的英文文献阅读,追踪国际学术领域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英文论文写作,并在博士生阶段完成英文期刊论文的发表;(2)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本校以及在其他高校举办的由国际知名学者授课的研讨会,以及参加国外的相关学术领域的一些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并尝试与国外研究学者建立起个人联系和合作关系。博士生李文还未毕业就已经获得了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ustralia)的正式教职,表明了这种国际化培养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开放的态度进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1)鼓励自己的博士生积极与其他团队、国内外学术研究者进行研究合作,包括他们以个人身份与国内外研究学者共同发表学术论文;(2)在学术例会制度上,欢迎团队外的其他同学来参与学术例会,这些年来,郭斌每周的学术例会都对外开放,每次都有许多其他团队的同学来参加。也经常有其他团队的博士生就学术研究工作进展中遇到的问题来寻求他的建议,他都以开放的心态来指导他们。在学生毕业工作后,他也仍然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并在研究工作、课题申请等方面继续进行交流并给予指导。

    心怀家国,坚信思想贡献与“顶天立地”同等重要

    作为学者,郭斌始终践行“顶天立地”的学术理念。十年前他就下定决心要通过提出一个理论框架,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正确认识中国制造并从中学习,从而推动中国制造真正崛起,进而改变世界。经过十余年的艰辛酝酿,包含这个理论框架——“追赶的阶梯理论”的书,如今已顺利递交出版社,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出炉。该理论将从中国制造背后更为理性的逻辑去解释中国制造的发展。

    郭斌常常深入企业调研,观察与跟踪中国管理实践的动态变化,同时教导学生做研究不能空谈,必须扎根实际,解决中国发展中的现实管理难题。自2015年起,他每年都带领团队编制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并发布相关报告,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创新,从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他在繁忙之中开通了个人公众号“随机行走的文字”,结合热点话题持续发布其对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发展难题的理性分析,帮助更多人理解热点现象背后的本质。

    积极参与学院教学体系构建、提升与国际化工作

    学院教学体系重构和国际化提升,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战略重点,作为骨干,郭老师全程投入大量精力于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工作:(1)担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为教学体系的构建、国际认证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长期担任MBA工作小组成员,参与了MBA课程体系的设计、MBA课程的开设流程、MBA特色track的开设、MBA论文评阅流程和制度的建立、MBA争议论文的评阅等方面的相关工作;(3)参与了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博士生资格考试流程设计以及培养大纲的修订;(4)参与了管理学院与竺可桢学院共同建设的创新创业强化班(ITP)的培养大纲修订和教学工作;(5)作为学院创新管理课程组负责人,帮助创新管理方向年轻教师成长,在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方式进行了不断探索;(6)在国际化方面,承担了一系列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工作,包括给直博生开设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课程,给Globa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GEP)开设Innovation Management课程,以及学院与HEC合作的HEC EMBA中国模块、哥德堡大学EMBA交流课程、中国创业国际夏令营的相关课程/讲座任务等,这些课程均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