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
孙景志
教授
  • 推荐单位:工学部
  • 来校年份:2001年8月
  • 所在单位: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 孙景志:真诚付出 无问西东
    推荐评语

        深耕教学,为传统工科注入“新力量”。孙景志老师深耕材化学科十余年,是传统工科领域中进行教学研究的资深教授。他深知学科传承与发展的规律,懂得不断将知识进行迭代更新,用最前沿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最充实的课堂活化思维,为传统工科注入新力量。

        开拓视野,为新型工科培育“新人才”。孙景志老师视野开阔,立意高远,能从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看待学科发展。围绕新兴产业,不断探索新材料领域的特色教学。他重视实践课程、交叉课程、创新思维,把握新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新型工科人才。

        使命担当,为全员育人树立“新典范”。孙景志老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教育学生,以使命担当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他培养的学生中既有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又有思政育人的教育者,他的课堂是专业知识和思想引领交织的育人殿堂。
        工学部评审委员会一致推荐孙景志教授为2018年浙江大学永平奖教金候选人。
    主要事迹

        不忘初心、矢志前行。孙景志老师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负责和参与的每一门课程,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最初仅能参与专业必修课部分章节的授课,到后来独立负责本科生专业课程《聚合物结构近代研究技术》《功能材料的创意与实践》和研究生课程《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并成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四大专业核心课程《功能高分子导论》的骨干;从曾经因课时不足而影响聘岗,到近几年教学工作量在学系名列前茅。十几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前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效果,形成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典型案例贴近科研前沿、课件制作清楚美观的特色,深受广大学生爱戴,得到同行普遍认可。他讲授的专业课程《聚合物结构近代研究技术》《功能材料的创意与实践》《功能高分子导论》都曾获课程评价优秀;他带领的课题组代表学系于2013年获得“五好导学团队”二等奖;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获浙江大学一等奖,并代表浙江大学参加浙江省比赛,获得二等奖;他也因教学效果优异而被学系推选参加了2017年度“优质教学奖”申报并获得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二等奖。受他的热情和真心的感召,他指导过的学生很多在毕业后都选择到高等学校任教,其中一些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青年才俊(李寒莹,浙江大学最年轻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董永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一,深圳大学孔雀计划学者)。

        付出真心、教学相长。无论是在本科生课《功能材料的创意与实践》,还是在研究生课《高分子科学前沿》中,都采用了大量新素材,有的甚至是当月发表的论文,整理并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功能材料的创意与实践》课程中,为了体现创意,采用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课题是最佳选择,这就要求事先做好周密的实践设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和研究生要提前把试剂准备好,把实验仪器清洗干燥,把测试仪器调至工作状态;为了保证安全,所有实验环节都要认真检查过;实验室在每周三和周五10点到18点为学生开放,同时预约学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试平台的相关仪器为学生开放,实际教学工作量远超课表上的64课时。
        他对教学的认真态度一直贯穿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入职之初,他只能参与到专业选修课《聚合物结构近代研究技术》的部分教学中,但是他珍视机会,精心制作课件,把教材上的文字尽可能转变成图示,方便理解和记忆;他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例子,更多用学系老师们发表论文的实验数据为例讲解,既达到了传授知识的教学目的,又增加了学生对本系教师的工作的了解,教学效果极佳。后来他作为这门专业课的负责人,与学系测试平台的负责老师协商,面向课程学生开放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考试内容也从课本内容变成了对未知高分子样品的结构表征和对自己测试结果的实际分析。谈到《功能材料的创意与实践》这门实践课第一次开讲就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时,他认为和学生们一起实践也给自己带来很大收获,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在实际研究中发挥作用,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设计用心、实践大胆。在主讲本科生专业课《功能材料的创意与实践》时,为了体现创意,他设计了六个不同的、以前未尝试过的小型研究项目,并请六位研究生作助教共同完成实践环节。其中三个比较成功,三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研究项目得到的结果构成了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基础数据;有的则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的进展不利,说明设计得不够合理。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失败”的环节,按照教材重复多次的实践来进行教学,肯定都是成功的。本次课程出现了三个“不成功”的设计,需要有勇气承担这些“后果”。在成功与“失败”并存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创新研究难免会有失败,但从“失败”的实践中也能学习到很多知识,科学研究就是在摸索中找到正确方向。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实践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有的同学主动查阅资料,并通过邮件等方式与他讨论;有的同学主动要求加做一些辅助实验来验证一些想法;还有的同学参观艺术展览,把获得的灵感与他分享和交流。这就使这门课程真正体现了“创意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
        习总书记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不仅适用于经济建设,也适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在2016-2017学年新开本科生课程《功能高分子导论》中,在介绍光电磁功能高分子的基础上,他用两次课简明介绍了由我国科学家引领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功能材料新领域(汤森路透公布的2013和2015年度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Research Fronts”排行榜上,AIE分别名列第三和第二名)的前沿发展。因为其新颖,所以没有现成教材和授课资料,他就自己推敲教学内容,整理素材编写课件,以AIE的发现、材料体系的丰富、机理研究的深入、应用领域的扩展为脉络,创新性地以经典研究案例和关键人物为主线进行讲解,内容具体,情节生动,同学们既学习了新知识,又了解到创新性研究中酸甜苦辣,课堂效果极佳,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