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何文炯教授在浙江大学任教的第36个年头。从1978年进入杭州大学算起,他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见证了祖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并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内涵。兼具人文关怀与理性思维的何文炯教授一直坚持“课堂比天大”的观点。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求是创新校训,始终饱含热情站在求是园的三尺讲台上,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为浙江大学社会保障学科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程教学推陈出新
何文炯教授一直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职业身份的最大乐趣,乐于与学生交流。尽管这几年他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他每学年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却雷打不动:承担本科生课程1门、硕士生课程2门、博士生课程1门、竺可桢公共管理强化班(UPA)课程1门、MPA课程1门。何文炯教授凭借对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厚积淀,精心准备每一堂课,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阐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课堂上又能够引经据典,分析政府社会保障决策背后的逻辑,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幽默风趣的语言也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他的课堂内容也被学生誉为“满满的干货”。数十年来,何文炯教授对待每一节课都不曾有丝毫懈怠。2010—2011年,何文炯教授受国家发改委邀请,赴京参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由于起草任务工作重,需要长时间集中驻京。4个月里,他杭州、北京两头跑,当天往返更是家常便饭,这期间既要照顾病重的父亲,又没有落下一堂课,《浙江大学报》曾报道相关事迹。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长达36年的教龄并没有使教学僵化保守,相反他在追求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永无止境。何文炯教授牢牢抓住30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大变革伟大进程提供的历史机遇,在课程内容、讲授方式、学生培养上始终与时俱进,在何老师的课堂上永远能感受他对科学问题的激情与浓浓的民本情怀。以专业核心课程“社会保障学”为例,过去往往是从保障项目划分的视角来讲授这一课程,而他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从风险管理视角组织这门课程的逻辑,通过植入社会保障实践中丰富的案例实现情景式教学,为社会保障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学生这样评价:“社会保障学在我构建更全面的世界观的过程中,是有大有助益的,且兼遇上何老师这一良师,许多本是费事费神的问题,经何老师两三句妙语点拨后,立时便柳暗花明。” 而在“精算学”这门对于社科类学生难度颇大的课程教学中,他又吸纳数学类课程的教学规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学方式上,何文炯教授最为强调与学生的“换位思考”,他的奥秘就是把“学生懂不懂”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善于用学生听得懂的方式阐述社会保障学术思想和基本理论。
育人示教春风化雨
育人者必先育己,何文炯教授一直以他的导师林正炎教授为楷模,所形成的善良品格和严谨治学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30多年的教学生涯从德育起步,又向智育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育人经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本科毕业后就留校担任思政辅导员,1985年被浙江省教委授予“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光荣称号。1985—1990年担任杭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承担了共青团团结、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的大量工作。1990年代以后,何文炯教授开始转向教学科研岗,从“德育”向“德育+智育”全方位育人转型。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强调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注重思维逻辑的训练。由于社会保障事业的特殊性质,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公共精神,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常怀公平、慈爱之心,要有社会责任感。此外,何文炯教授注重细节,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对学生治学和做人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一切以问题弄懂弄透为标准;同时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经常使学生倍感温暖,对家境困难的学生慷慨解囊;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心学生的福祉和发展,临近毕业期如果学生就业还有困难,他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解决。无论多么忙只要看到学生(甚至慕名而来的陌生外国留学生)的邮件、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回复、热情解答,让学生感到踏实、收获尊重。他对许多毕业离校多年的学生仍十分关心,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身在何门大家庭的幸福与温暖。即便只上了8周课程的UPA学生们也这样评价:“何老师充满了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作为一名人生导师,他亲切又值得信赖”,“何老师的学术理念和公共情怀将影响我的人生”。
培育后学无微不至
何文炯教授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他所在的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青年教师多,他日常乐于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组建社会保障教学团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秘诀。他目前担任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新一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A类基地),也时常为兄弟院校社会保障学科发展传经送宝。在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何文炯教授负责全校文科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工作,在这期间他常常为青年教师凝练选题、申报书设计和写作出谋划策。现在他也经常受邀参加学校课题申报动员会,为全校青年教师申请课题答疑解惑。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成立发起人,自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以来,他每年都要为全国社会保障学界的青年教师代表上课,传授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学科建设良工心苦
在何文炯教授看来,学科是教学育人的深厚土壤,学科建设与教书育人是相辅相成的。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他以创新的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探索出了一条学科建设的成功路子。1990年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社会亟需大量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何文炯教授创办了我校保险学专业,这是浙江省第一个保险学专业。万事开头难,何老师亲自赴京进修、购买资料、为联系实习基地四处奔波,编写了《保险学》、《风险管理》等教材。凭借这股筚路蓝缕的精神,10年内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保险行业培养了近200名人才,他的许多学生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保险业界的骨干。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国家对民生保障事业的重视,何文炯教授逐步将研究重心转移至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为我校社会社会保障学科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贡献了重要力量。无论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育评估和还是学科评估工作中,他都为公共管理学院教学与学科获得好评付出了辛勤劳动。近年来,随着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何文炯教授已参与到全国社会保障学科建设中。他参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起并担任副会长,近年来,他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公共管理卷中社会保障部分副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系列教材《社会保险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