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百万”名师“出炉”

      杭州网讯 9月8日,备受关注的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正式揭晓,花落人文学院胡可先教授、物理学系赵道木教授,奖金每人100万元人民币。

      这也是该奖设立以来,第二次同时有两位名师获“百万”大奖。

     

     花两个小时讲透一首诗

     胡可先:对待学生就是“用心、用情、用力”

image.png

       在浙江大学全校通识核心课《唐诗经典研读》上,你常常能听到这样让人大跌眼镜的例子。虽然课堂讲的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但是老师教得却不大一样,除了通常的文学赏析外,还道出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背后故事,让经典名著散发出新鲜意趣。

      这门课的主讲人就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胡可先教授。白色衬衫,无框眼镜,丝丝华发,说话柔声细语好似一股清泉,胡可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派温和儒雅的学者气质。

    《唐诗经典研读》是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内容又是同学们都熟悉的经典诗歌,要讲好讲出新意,很难。开课前胡可先花了大量时间备课,他不想把这门课上成普通的文学赏析课或者概论课,而是宁愿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把一首诗歌讲深讲透,“研究型大学的讲课必须有深度,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为什么说《黄鹤楼》第一句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呢?原来,敦煌石窟出土的唐代写本道出了天机,“查阅了诸多传世本子和后人的研究著作后,我们发现在宋代以前,都是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元代以后把‘白云’改成了‘黄鹤’,并被收入《唐诗三百首》,流传至今。”

      胡可先将文学演变的历史娓娓道来,以此告诉同学们“积非成是”的规律和意义。这还不够,他把科学研究的方法教给大家,去发现更多的文学秘密。

   “各种版本的《黄鹤楼》有八个不同之处,”胡可先顿了顿,双眼含笑:“我讲3个,剩下的就交给你们去探索吧。”这下同学们纷纷来了劲,像侦探一样反复甄别辨析,恨不得搬出显微镜了。

       每年暑期,胡可先总会带着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到各地进行学术考察,让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在新疆交河故城,地表温度轻轻松松就能达到75℃左右,胡可先顶着烈日“烤”了一个多小时;在西安碑林的墓志库里,胡可先和学生一待就是半天,用一纸一笔记下最新的考古成果,“这样的考察令人印象深刻,学生明白了文学产生的背景,研究也就豁然开朗了。”

       胡可先认为,做一名好老师,要“用心、用情、用力”。用心才能打动学生,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情才能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文学感悟;用力才能提高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境界。

       胡可先教授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唐诗经典研读》《诗学研究》等课程7门,近五年总授课时数超1000学时,课程教学评价优良率100%。他开设的《唐诗经典》MOOC课程,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数超49万人,《李白杜甫研究》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优秀研究生课程”,《唐诗经典研读》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材。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教师、十佳专业指导教师等称号。他指导的博士论文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优博论文出版项目”1项,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省优博论文提名奖1项,以博士论文为基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

 

       浙大“宅男”老师赵道木: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兴趣

 image.png

 

       走进浙江大学物理学系赵道木教授的办公室,书桌、柜子还是上个世纪的陈设,各类证书、资料堆满其间。“房间比较乱,只要不出差我每天都会来办公室。” 他笑着说,“宅”在系里同学老师找也比较方便。

       从1990年进入家乡上虞岭南中学算起,弹指一挥,赵老师的教龄也快30年了。对于获得永平奖,他感到意外甚至有些紧张,“我是报名截止前才填的表格,真是‘临时抱佛脚’,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同学们对我教学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平头,和蔼可亲,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这是赵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他的课,却是出了名的“老虎课”,即便拔尖班的学生都没法轻轻松松拿到高分。

      30年里,基础课、选修课、实验课可以说,物理学系要开设什么样类型的课程,赵道木都赶上了趟。所以,对课堂教学他有自己的心得。

   “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兴趣。”他说。

      有很多同学总是打趣,赵老师能把一门理论课上成动手课。早在2012年,当时还是大二的学生吴宜家和他的同学曹世民就从这样一次课堂展示出发,花了一年多时间开展深入研究。2014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期刊《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上, 当杂志主编得知论文的第一和第二作者还都是本科三年级学生时,连连称赞。这项研究后来获得“挑战杯”赛全国二等奖。

      此后的2017年,还有学生从赵道木的课堂作业中,继续研究,获得“挑战杯”赛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赵道木探索了一套由课堂教学向科研训练的全链条的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体系,很多学生从他的课堂激发出科研兴趣表示想早一点进实验室,只要提出,他都会满足。“赵老师的课堂重在基础,源于生活,更引导我们步入科研。”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求是科学班1801学生黄泽蔚说。

      做了三十年科学研究,教了半辈子书。科研与教学是怎样的关系?

      在探索和实践物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赵道木最大的体会是,研究的目的面向战略前沿,要顶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要立地。“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培养人才的养料,顶天与立地相结合,科研将更具生命力。”

       赵道木说,他的初心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获得感,做出结果后有成就感,以不错的成绩毕业有幸福感。在他的育人理念中,培养新一代青年要更加注重“生师互动”。有别于传统的师生互动,在新的培养模式中,学生是这一共同体的主角。“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研究兴趣与爱好,应该成为撬动教师不断开启新探索的杠杆。”

       赵道木教授主讲《光学》《矩阵光学》等多门课程,注重基础理论与科学前沿的结合,强化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点燃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他所培养的研究生6人次和本科生2人获竺可桢奖学金、研究生18人次获国家奖学金;1位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3位获省优硕论文;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一、二等奖各1项;研究生有2项获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曾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唐立新优秀学者等荣誉。

       浙江大学永平奖教金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先生于2011年设立,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事业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设有杰出教学贡献奖、教学贡献奖、教学贡献提名奖三类,自2019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

     学校通过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树立爱生重教标兵,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的工作氛围。该奖项设立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成为高校重视教育教学的重要品牌,也已成为学校营造教书育人文化氛围的重要奖项。

 

历届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

 

第一届: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

第二届:电气工程学院姚缨英、数学科学学院张振跃

第三届:数学科学学院苏德矿

第四届: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王岳飞

第五届: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方富民

第六届:空缺

第七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翁恺

第八届:人文学院胡可先、物理学系赵道木

 

(转自杭州网 作者:记者 郑维维 通讯员 吴雅兰 柯溢能  编辑:徐文杰  原文链接:https://ori.hangzhou.com.cn/ornews/content/2020-09/09/content_7809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