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老师自1982年在浙江农业大学担任教学工作至今,已在三尺讲台前活跃了30余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兵良才。三十年来,朱老师一直勤勉教书,倾情育人,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每年的教学工作量仅本科生教学均在80.4学时以上;这么多年过去,朱老师曾经的学生们也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中许多现在已然成为堪担重任的国家栋梁。
讲台常驻三十载,激情启引求是学子
谈起朱军老师,他那富有穿透力和亲和力的嗓音最使学生难忘。朱老师用他那几十年不退的激情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进入一扇生物统计方向的大门,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们眼前开始显现。
生物统计课程难度较大,就像朱老师本人所说那样“花3节课预习,3节课认真听讲,再花3节课复习”,才能把课听懂。但是奇怪的是,虽然大部分人一开始感觉是在“听天书”,但是生统课的到课率依然是所有课中最高的。“他上课很有激情,而且很投入,很享受。听久了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我也变得很投入很享受,也就每课必到了。”一位本科生同学如是说。
而据朱军的研究生讲,对朱老师上课印象最深刻的也就要算激情了。朱老师说话嗓音很有穿透力,铿锵有力,很有气魄,“他讲课非常投入,就像演员在舞台表演,歌手在台前引吭一样。”朱军老师上课时深情并茂,非常有鼓动性。朱老师把教室变成了一个磁场,吸引了所有在场学生们的注意力。
墨守易成规,推陈辟新径
比语言更吸引人的是思想:“教最好和最新的知识”一直是朱军老师的教学宗旨。朱老师的课并不仅仅使用固定的教材,而是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同学们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他经常对我们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习在于贯通与理解,而非仅仅书本的条条硬搬。
朱军老师毕业于美国北卡大学统计系。他说:“北卡的统计全世界有名。我当时的老师,也就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没有用教材。因为他觉得,一旦把知识写成了书,那内容就定了,总会有陈旧的一天,那个时候教科书就是在祸害学生了。我的课没编固定教材也是这个道理。我教的,有许多是最新、最好的知识,是许多成形的教科书上没有的。”朱老师每年的上课PPT材料都在变,参考材料都要重新印刷,他一般都会把自己实验室最新的研究进展添入其中。学生学的必须是最前沿、能够直接应用于科研的知识,把本科教育建设成世界一流,一直是朱军老师的奋斗目标。
虚怀若谷,良师益友
不管课堂内外,朱军老师都很平易近人,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朱军教授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讲堂之上。在他眼里,生活处处是课堂,无论是否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他都时时刻刻在履行着教学的任务。比如,朱老师开放了自己的办公室,学院的学生们随时可以去请教交流问题。在讲授方法上,朱老师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比如运用教学软件、模型、多媒体等工具和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上课时间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解答,这就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朱军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围绕农业与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朱军设计了具有一定挑战性、需要小组合作和讨论才能完成的作业,这样就推动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互动的过程,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此外,朱军老师每年都会出资,鼓励学生们结合生物统计学的课程学习,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开展生物统计与农学、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科研。暑期集中授课和辅导。如2011年暑期,16位大学生参加了他的SRTP辅导。
其实,与其说他是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的教授,更不如说他是平时生活中一位慈祥、亲切、和蔼的长辈。朱老师讲课,和平时为人一样,始终面带春风,讲话很有分寸,虽然声音激越,但是让人听起来很舒服。落到实处更是如此。他每每事必躬亲,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学模型,编写课程程序,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在课堂结束前,他都要空下来一段时间,让没有充分理解的同学畅所欲言,可以提问,可以争辩,可以评论,自由讨论,然后再进行点拨和总结。在课程当中,他会时不时停顿下来,问大家理解了没有,“因为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讲课的节奏“。他亲切和蔼的态度,为人平和的作风是最最让学生动容的地方。不管是学生、学校餐厅服务员还楼道里保洁员,见过朱老师都知道朱老师人很好,不摆一点架子,虚怀若谷,俨然大家风范。
几度风雨春秋,成就国家级名师
朱军老师从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在浙江农大留校任教,就开始担任生物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的教学任务。1987年赴以生物统计学闻名世界的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统计系攻读统计学和遗传学博士,并从事统计学博士后研究。留学后才深感国内的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六十年代传统的生物统计范畴。为了推动我国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和研究,他于1990年返回浙江农大任教,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的课程建设,并担任主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2010年,《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1年,朱军老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经常会有已经毕业出国的学生给朱军老师写信,感谢朱老师,也感谢生统课。感谢的理由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生统课上所学的知识兼具了前沿性与实用性,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为他们搭好了知识框架。当他们出国后,生物统计方面的知识应用起来得心应手,甚至还超出国外学生一大截。一封封来信,是对生统课的最好肯定,是对朱老师沉甸甸的谢意。
“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他教出的学生”。朱军老师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这个园丁能够栽出几棵大树,培养出在学科领域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生。虽然他已年过60,却依然有满怀的激情。“我还要教下去,要教到教不动为止。”朱老师的脸上洋溢起年轻人那样充满活力的笑容。这或许就是支撑着他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三尺讲台之上的力量和动力,他正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下一辈的年轻人。
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余,朱军老师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他所主持的教学成果《农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风雨三十载,朱军老师常年辛苦付出,基本没有节假日,兼顾教学和科研,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面对这样一位坚守教学岗位的老师,我们除了感动外,无不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