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以研促教 协力育才

郑平教授从教30余载,勤奋工作,不懈追求,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业绩。

1. 牢记使命,立德树人

环境工程与污染物打交道,要求执业者恪尽职守,不畏艰苦。由于从事废水处理技术研发,郑平教授经常带领学生驻点工作于排污企业,有的博士生甚至五年求学,四年半在工程现场度过。面对又臭、又脏、又苦的现场操作,郑平教授总是带头动手,以身教感化周围员工,唤起学生的专业使命感,铸就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科技研发是探索工作,有成有败,要求执业者胜不骄,败不馁。对于抗挫能力脆弱的独生子女学生群,郑平教授与他们打成一片,在学校与学生畅谈、交心、做朋友,在企业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困难,帮助他们走出失败阴影。由于教书育人业绩出色,郑平教授曾被评为2012年浙江大学“求是创新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15年浙江大学第四届师德先进个人,2016年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

2. 爱岗敬业,热衷教改

任教以来,郑平教授先后开设课程10余门。教学中,倡导“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理念,注重教材内容吐故纳新。他主编出版了《环境微生物学》(2002第一版,2012第二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2005),《废物生物处理》(2005),《环境微生物学教程》(2010),《环境微生物学电子教案》(2012)。其中,《废物生物处理》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浙大共3本),《环境微生物学》被列入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教材,并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优秀教材。

郑平教授潜心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他构建了以解答微生物“是什么”、“有何用”和“怎么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以“学生兼课”、“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课程论文”和“综合评价”为标志的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良好。2011年授课视频上网,点击量超过39000次;2007年/2013年《环境微生物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郑平教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2012级环工班《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以课程论文拓展学生学习能力,全班47人都完成了论文撰写,其中4篇发表于《微生物学报》、《科技通报》和《水处理技术》上。课程论文见刊,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教改成效显著,郑平教授获2014年浙江大学优质教学二等奖1项,2008年/2012年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9年/2014年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3. 以研促教,协力育才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是一种创造性的育人方法,它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独立完成课题、撰写科技论文等环节,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郑平教授充分利用课题组科研设备先进和课题经费充裕的资源优势,以导师为纽带链接SRTP、省创、国创和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联合培养。他指导本科生国创、省创、SRTP、毕业实习72人,发表论文30篇,授权国家专利37项,获浙大本科生百篇特优毕业论文(设计)3篇,进入世界著名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深造2人;指导研究生73人,发表论文430余篇,授权专利117项,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获浙江大学研究生竺可桢奖2人,获上海同济高廷耀基金会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4人,获省优秀毕业生称号5人。郑平教授也荣获了2014年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2015年唐立新教学名师奖。

4. 进出国门,接轨国际

1997-2000年,郑平教授等奉教育部之命,赴喀麦隆执行中喀高教合作项目——微生物实验室建设。他们克服语言障碍、疾病感染、盗贼侵袭等种种困难,建成了微生物实验室,出版了2本微生物学英文教材,开设了系列微生物学课程,并结合当地实情和各自专长,招收研究生,开展了一批实用的科研工作,赢得了当地政府与群众的一致好评。2000年喀麦隆高教部长亲赴浙大,代表总统,为援喀教师颁发了喀麦隆总统骑士勋章(喀麦隆最高荣誉)。

近10年,郑平教授还为巴基斯坦培养博士生2名,进修生1名,促进了国际教学交流。2015年他成功申报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课程,2016年和2017年又两次成功申报了原味课程,有力推动了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国际化教学。

5. 产学联动,学以致用

氨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但迄今还没有高效治理技术。在郑平教授的指导下,6位本科生和1位博士生进行了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及其机理的探索,成功研发了安邦脱氮工艺,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现已成功应用于浙江某公司废水脱氮,规模达1000m3/d。博士生厉巍同学获得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竺可桢奖,6位本科生均成功保研深造(其中1位赴澳大利亚读博)。

浙江某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钱塘江上游,由于废水氨氮严重超标,在全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中,成为重点“关照”对象。企业筹资2500万元,苦于没有技术。浙江省科技厅和义乌市科技局联合招标,浙江大学中标。郑平教授带领10多名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长期驻扎企业开展治污工作,成功破解了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的难题,不但割断了氮尾巴,还从废水生产出饲料酵母和有机肥料等产品,摆脱了企业关门停业的命运,赢得了当地政府与企业的赞誉。2006年郑平教授被授予义乌市“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称号(唯一的非义乌籍获奖者)。更值得骄傲的是,经历本-硕-博期间的工程训练,陆慧锋同学未毕业(博4)即创办环保公司,当上了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