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淼华:三十年坚守初心 爱生情怀始终如一

从基层学生辅导员到全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负责人,三十年零八个月的工作生涯中,吕淼华老师一直坚守在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关心并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材。

一、三十年坚守初心,爱生情怀始终如一

基层辅导员出身的他三十年来不忘初心,至今仍保持着 “关爱学生”的“赤子之心”。连续十几年来的每一个除夕夜,他都要先在学校安排好留校学生年夜饭才会安心返家陪伴家人过年;家住学校附近的他半夜听到消防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会马上起来观察车子去向是不是校园;有学生误入他办公室询问各种疑难杂症他会耐心解答,甚至带着对方去相应科室咨询;学位授予仪式上,他常会因为有同学的学位帽歪了而急跑上前帮其扶正;学生重病住院他定会前去探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仅自己在行动上对学生爱护有加,吕淼华老师更是言传身教地将自己的育人理念传授给思政线的同事。他常说,做学生工作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面对学生骨干,要当好尽心尽责的舞台监督,把展现的空间留给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保障;二是面对犯错的学生,要成为满怀真诚的法官,让受处分的学生心服口服;三是面对出现意外的学生,应该是感同身受的亲属,处理突发事件既要程序严谨更要将心比心。

二、三十年勤学不辍,成为行家当好专家

吕淼华老师成长于党员世家,自身也是一名资深党务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深入骨血。他不仅自己平日里爱好读书、关心时事,更作为学校党代会宣讲团成员之一,认真给院系师生进行宣讲。

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本工科背景的他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其后又因兴趣利用工作间隙取得了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从此在同事圈里多了一个“学科大交叉、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美名。

他不仅有跨专业的“文凭”,还有跨专业的“执照”。多年的学生思政工作实践让他感觉到,法律知识也是思政工作者的重要素养,于是又自学考取了律师资格证。

不仅如此,他在思政同行中还有一些特别的称呼,“危机处理专家”、“突发事件专家”、“谈判专家”。近年来,经他手妥善处理的突发事件少说也有十余起了,还多次受邀给浙江省高校新任辅导员等“后辈”培训相关技能。

三、三十年兢兢业业,身先士卒不断创新

近年来,吕淼华老师提出了“保稳定、树典型、造氛围、促发展”的浙江大学研究生思政工作总体思路,在认真做好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和实践。

第一,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营造导学和谐的良好氛围。他牵头创设了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评选活动,举办了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表彰会,建立了院系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工作协调机制,主编出版了书籍《青蓝辉映求是路——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掠影》。教育部简报刊登专题《浙江大学发挥四支队伍作用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大学搭建“四个平台”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一文被教育部网站收录发布。思政司专门邀请他在全国研工部长会上以《发挥导师育人作用 建设和谐导学文化》为题进行介绍,在全国同行中颇具影响。近几年来基于“全方位育人”构建起来的导师育人作用发挥机制,被评为今年的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还牵头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落实国家政策,加大奖优力度,保障基本需求,促进潜能发挥。

第二,持续推进学术规范和科学道德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学术生态。他参与制定了被誉为“国内首部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牵头设计开发了“研究生新生服务网”,每一位新生在入学前通过网上考试后才能报到注册,这一首开先河的举措受到媒体高度关注,中国科学报、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在研究生始业教育和过程教育中,坚持不懈地推进研究生学术规范和科学道德教育活动,坚持直接给研究生新生做遵守学术规范的专题报告。还多次受邀为兄弟高校导师培训作专题辅导。参与完成的项目《“AGE”整体推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第三,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员骨干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三自”作用。他首创了研究生党支部建在研究所,牵头组建了研究生艺术团,创办了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和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技能大赛,创设了《空中党校——研究生党员教育手机报》和“浙大研究生”微信平台,举办了浙江大学研究生“求是之星”系列典范评选活动,发起了研究生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赴遵义湄潭寻访第二故乡活动,策划拍摄了《求是研语》、《梦想,在最需要我的地方》、《村官日记》等专题宣传片。近年来,由他担任总指挥,以研究生团队为主创班底的研究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学校、院系、师生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