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迎:戏剧教育 教育戏剧

颁奖词

爱生如子,坚守校园文化舞台和学生社团指导二十三载,将黑白剧社建成中国校园文化的亮丽品牌。她淡泊名利,用生命坚守着那个炫丽斑斓的戏剧梦,为浙大学子的校园文化生活勾勒出绝妙的画卷。她是校园理想的守望者,是学生心灵的沟通者;她是校园文化的沉淀者,是学生成长的呵护者。

        

体艺部教授桂迎老师,1990年起在浙大参加工作,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开设《戏剧知识与欣赏》《现代戏剧精品赏析》《艺术概论》《校园戏剧》《中国艺术导论》等本科、研究生课程,为浙江大学人文科学、艺术科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授课的同时,她先后任浙江大学舞蹈队、黑白剧社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排演舞蹈、话剧五十余部,足迹遍及北京、上海、杭州乃至港澳台众多社会剧场、校园剧场。她带领的黑白剧社被称为“我国校园戏剧的一面旗帜”。 

戏剧教育,教育戏剧   

在带领学生团队的同时,桂迎老师也在不停的学术修习中完善自己,为自己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逐渐成为国内外校园戏剧界的权威学者。

1995年,学校安排她开设全校公选课程《戏剧知识与欣赏》。尽管浙江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过“黑白文艺社”四处表演话剧的辉煌历史,但这却是浙江大学首次开设戏剧类课程。这一门课一开设便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追捧,玉泉二教的教室中总是座无虚席。长于理工科的浙江大学竟然有着如此多的戏剧爱好者,这更坚定了桂迎老师追求校园戏剧的信念,验验证了她坚信的观点:不是戏剧需要大学校园,而是大学校园需要戏剧。

她说,大学并不天然是戏剧家的圣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诗心的回荡,不能激起年轻人对人类问题的思索,不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戏剧的舞台,那么,这所大学就是缺少感染力的。

2001年,舞蹈队指导老师的担子交给其它的老师之后,桂迎老师得以更加专注地进行校园戏剧研究。2005年,她又开设通识课程《现代戏剧精品赏析》《艺术概论》,并毫无疑问地成为同学们争相追逐的课程。

《现代戏剧精品赏析》系统、全面地讲解了中外戏剧理论体系,并以课上放映著名戏剧录像的方式教育同学。参加该课程的同学无一例外地被桂迎老师讲解下的戏剧艺术的无尽魅力震撼,许多同学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被话剧内容感染而泣不成声。《艺术概论》更是文学艺术类课程的焦点,桂迎老师以其独到的视角为同学们讲述包括绘画、表演、声乐、现代动画在内的几乎所有艺术类型,为同学们做了艺术的科普,得到了同学们一致的敬佩与好评。

2009年开设的通识课程《校园戏剧》,则是浙江大学首个“教室剧场”的课程,也是首开中国高校戏剧教育实践课堂化先河的创造性课程。

在课程中,同学们以教室为剧场,以自己为演员,以分组的形式实际参与到校园戏剧的表演、训练中。在简单的听、闻、动等训练之中,桂迎老师为对戏剧一无所知的同学们推开了美丽的戏剧之门,使得许许多多的同学透过这门课程初窥戏剧的究竟,亲身感受。不少同学本科四年重复上过3、4次这门课,更多的同学也说:“这是我在大学上的最有意思的课”。而桂迎老师只是可惜课程的容量太小,能参加的同学太少。“这在沙漠中植树啊”是桂迎老师说的原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以这样一种对校园戏剧的微小愿望,得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巨大反响。

为丰富自己的学术素养,桂迎老师还自费两年完成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高级戏剧研修班等等课程,为了不耽误学校的工作任务,上海杭州两地跑。被戏剧学院誉为“最好的学生”。和她的座右铭“时不我待”一样,决不允许自己在追求戏剧的道路上有所停歇。2007年1至2月获得日本兵库县HORN事业推进奖学金赴日本神户学院大学进行校园戏剧访问交流工作。2011、2012两度受邀,作为访问学者至日本讲学。二十多年来桂迎老师出版《校园戏剧》等专著4本共计166万字,在国内专业戏剧权威刊物上发表《大学校园戏剧初探》、《观演关系的调整与磨合》、《回归表演原生态的仪式》等二十六篇校园戏剧论文。 

戏比天大 

桂迎老师对戏剧产生巨大的热爱,始于就读浙江师范大学攻读中文系学士时期。 1977年,浙江师范学院里上演了第一场话剧。这个后来也成为中国校园戏剧翘楚的大学生剧团,就是由桂迎老师参与创建、并担任第一任队长的。当时剧组凡有演出必然是场场爆满,尽管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却总是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浙江师范大学董惠临校友在博客上回忆起桂迎老师的一段话:“77级中文系的桂迎是全校公认的才女,写小说编剧本导演表演舞蹈样样在行。她是我们广播台的台柱。为了丰富广播节目,她拉来自己班上的同学一个通宵录制了好几个广播短剧,全部是原创的。中午开饭时一放,食堂里的同学都听得忘了打饭了,不是因为精彩,而是因为亲切。从她那儿,我学会了用家用四喇叭录音机录制广播剧的手艺。”

毕业后工作的十年,使桂迎老师完成了从追求戏剧的热情学生到教育戏剧的真情教师的转变,而她在戏剧编导、表演方面的功底更是突飞猛进。1991年,浙江大学将她聘入当时的文艺教研室,由她担任校舞蹈队、话剧队指导老师。成立于1990年的这两支校艺术队刚刚根基未稳,桂迎老师独自挑下重任,将两支学生队伍带上了常规发展的道路。仅在1991至1995的5年里,话剧队编排《回归》《计算器的故事》等小品、短剧,大戏三十余部,舞蹈队参加晚会演出的创作舞码均为桂老师导演,为两支艺术队拉开了靓丽恢弘的开篇大幕。

 “戏比天大”“ 一群人做好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桂迎老师常常对话剧队的同学们说的,长久以来也被同学们奉为剧队的信条。热情投入到话剧表演中的同学们有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国外来校交流的留学生,他们被桂迎老师对戏剧的孜孜追求感染,在话剧表演中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

1997年,应浙大老校友们的建议,浙江大学话剧队复名浙江大学黑白剧社,以秉承浙大抗战期间先进文艺组织“黑白文艺社”的传统,宣扬校园戏剧理念,丰富校园文化精神。自此,黑白剧社在桂老师的带领下大步走向国内校园戏剧界的最前沿。

经过1998年至2001年排演《绝对信号》《妹妹》等经典、原创话剧厚重的积淀,黑白剧社与桂迎老师的名声已辐射到了更远的地方。2002年,黑白剧社受邀参加北京首届大学生戏剧节,携《棋人》、《擦肩之隙》和《思凡》三台戏进京赶考。这一次的戏剧节,让全国热爱校园戏剧的人们都认识了浙江大学的桂迎和她的黑白剧社,到场观看的专家们纷纷惊叹:“这分明就是一个专业的剧组!”

2003年排演原创大型话剧《同行》,2005年排演原创大型话剧《辛迪·蕾拉》,桂迎老师培养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对现有经典话剧的诠释,他们用以自己的语言和视角写出了自己的故事。黑白剧社拥有更多高质量的原创话剧、小品,正是桂迎老师坚守与坚持,让同学们在参与戏剧中升华自我,完善自我。2007年黑白原创剧本《辛迪·蕾拉》被中国戏剧权威杂志《剧本》刊登,标志着浙江大学校园戏剧新的高度。

2006年至2012年间,桂老师又先后带领黑白剧社的原创剧目《辛迪·蕾拉》《迷城》《赵氏孤儿》《太阳城》赴北京、上海参加大学生戏剧节,收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最具潜力演员”等奖项不计其数。许多人甚至“未闻浙大,先闻黑白”,以至于每年剧社招收新人的报名表中,总会有不少学子写到“我来浙大就是为了黑白剧社”。

由于校园戏剧的导演与组织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反复的创作与排练,二十余年来桂老师从来没有完整的假期,许多细致艰苦而持之以恒的工作都是无偿奉献却无怨无悔。

桂老师深爱校园戏剧导演工作,更爱参与其中的学生们。当好一个舞台上的导演也做好生活中知心妈妈,深受学生信任和爱戴。二十余年的心血浇灌不仅是戏剧舞台上的风光,更是和大家一起铸造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温暖集体,一个可以让所有人无法割舍的心灵之家。黑白学生毕业后分散世界各地,至今为止都一直和剧社保持联系,剧社去北京,上海演出有已经工作的老队员尽心尽力为演出奔走出力。

桂老师带领黑白剧社扎根于浙大,二十多年来为学校奉献了数不尽的精彩演出,在2012年,更是编排了原创浙大历史大戏《太阳城》,为给予自己众多帮助与恩惠的浙江大学献上了宝贵的厚礼。二十年来的耕耘,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众多嘉奖。几乎每次演出,都会有学校的领导前来观看。曾任浙大校党委副书记的郑强教授多次在演出之后,在台上对同学们说:“桂迎是浙江大学最美的老师!”

人们习惯用“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来形容校园戏剧的随意,而在浙大则是“铁打的桂迎流水的黑白”。因为有桂迎,黑白剧社更幸运地成为最专业的业余剧社。剧社一届届的队员们,不仅仅体会到“一群人做好一件快乐的事情”的乐趣,更在不断的训练、演出、思考中摸索自我人生的价值与追求。桂迎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意义,早已不仅仅是指导老师和导演,更是人生的领路人、敬爱的“桂妈妈”。而桂迎老师只是二十三年如一日,守着内心滚烫的戏剧梦,带着一批批的浙大学子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