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教学贡献奖
潘再平
教授
  • 推荐单位:工学部
  • 来校年份:1982.02
  • 所在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 潘再平: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推荐评语

    潘再平老师三十多年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对待教学严肃认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是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负责人,出版教材9部(其中有3部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教学质量评价优秀,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爱戴,得到同行老师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潘再平老师重视教学问题研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成绩显著,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提出“组件化、模块化”的实验设备设计理念,研制的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实验设备在国内外800余所大专院校推广使用。

    潘再平老师忠诚教育事业,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学部评审委员会一致推荐潘再平老师为2014年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候选人。

    主要事迹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潘再平老师自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从未间断,先后主讲过“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运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等14门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工作量在电机系中居首位。上述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教学内容更新快,这对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授课水平及综合能力等要求很高。潘再平老师教学上肯投入,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改措施切实到位,效果优良,得到学生的好评。由学生网上评价和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评定的教师教学质量等级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08年获浙江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2009年获浙江省教学名师奖,2011年获浙江大学优质教学二等奖,2013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学生认为:“潘老师有个人魅力,很幽默。课程内容也讲得很清楚,还经常给大家讲一些课外的知识,到课率很高”;“课程以详尽的相关材料、严谨的知识体系、丰富的教学手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不仅有精美的图画、图表,而且编写电力电子教学软件,使用动画演示电力变流过程。通过动态展示电力变流过程,使同学们更加形象的理解课程的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使课程学习更加轻松、活泼”;“实验内容贴近上课内容,安排比较合理,实验设备令人满意,实验中经常采用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法”;“老师一般先讲授基本知识,再循序渐进的举例说明理论是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加之潘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总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得津津有味,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能上得这么好的课程出现”。

    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

    主持了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提出“1个平台、2个强化、2个关系、1个目标”的改革思路,即全面优化电气工程本科教学大平台,强化学科基础和强化实践环节,解决好“宽与专”、“点和面”的关系,实现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的目标。主要教改成果为:

    开设通识课程、电工大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在实现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及实用性;精心设置电机系统及其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组专业模块课程。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教材建设成果丰硕,近10年本专业共出版教材40余本,满足了课程建设的需要,被数十所兄弟院校选用,共有9本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从验证型、综合型实验中获取间接知识,从设计型、自主型实验获取直接知识,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种模式由面到点,较好地解决了“点和面”的关系。率先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引导学生参加浙江大学SRTP项目、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国创、省创等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成果丰硕,近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发表论文40余篇,学科竞赛也取得好成绩,近5年获国际奖6项,国家奖20项。努力争取社会力量办学,与企业共同设立了王国松、卧龙电机、恒力电机、东元电机、宇恒、许继、南瑞继保、华晨等面向电气专业本科教学的奖学金;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了电机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DSP等多个联合实验室。

      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10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  证,认证有效期为6年(最长期限)。

    三、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进一步促进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潘再平老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负责建成了电力电子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和电力电子技术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系列课程)浙江省精品课程。

    电力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主要特色为:(1)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出版适合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学的教材16本,先后被20余所院校选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3篇,课程组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各级教学奖励15项。(2)实验教学成果国内领先,自主研制的实验装置在全国全面推广。(3)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创新。通过撰写小论文、讨论式教学、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设计型实验的设立、单独实验操作考试、考试方式的改革等措施,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

    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主要特色为:(1)建立了一个辐射面广、多层次的课程教学平台。(2)探索出适合远程工科课程实验教学的解决方案。通过建设电力电子技术网络实验室;利用我校研制的得到广泛推广的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使学生在教学站就近进行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网站上建立虚拟实验、实验教学录像等栏目,方便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等措施,基本解决了电力电子技术远程教育课程的实验问题,探索出了适合远程工科实验教学的解决方案。(3)重视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基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电机学(系列课程)精品课程的主要特色为: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国内首创了层次分明的电机学系列课程体系(电机学、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使电气工程类、自动化及机电类、信息电子类等专业都能按自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相关电机学内容的教学,体现了“宽、专、交”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显著。电机学系列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建设、网络教学、教学队伍、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先后出版包括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在内的电机学系列教材12本;加强实验教学,研制出电机系统实验装置,在国内600余所大专院校推广;设立了设计研究型实验,加强学生科研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了实验室管理系统和网络实验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平台有力地保障了系列课程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分别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远程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目前,这2门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都已在教育部的“爱课程”课程平台上线,供全国相关师生使用。

    四、构建先进的实验平台,加强实践教学

    为满足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要求,主持研制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得到全面推广的DKSZ型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满足了创新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需要。该实验装置都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组研制的实验装置及相关技术已由方圆、求是、天煌等教仪生产企业生产,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国内外800余所大专院校推广使用,促进了全国各校有关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受益学生数十万,实验教学成果辐射能力全国领先。在研制实验设备时提出了“组件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使得实验设备适用面广,能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及时进行扩充,实验时使用方便、灵活。这种实验设备的设计理念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认同。

    作为教学负责人整合了原有的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以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为重点,实现了“实验管理信息化、实验项目菜单化、实验内容层次化、实验设备模块化、学生培养个性化”;构建了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和贯通式培养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成了以个性化实验和科研项目实践为主的个性化、创新实践平台。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已于2012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

    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SRTP项目,由潘老师指导的本科生在SRTP项目中研制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很好地满足了实验管理的要求,该系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具有实验开放、实验预约、实验管理、实验考评、师生互动等功能。该管理系统的改版已成功地应用于我校的实验教学、实验管理中,并在上海电力学院等校中推广使用。

    五、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课程教学改革

    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因此,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撰写论文等教改方法。设立专题报告课,事先布置好题目,并确定部分学生作主题发言,大家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致力于引起学生兴趣而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在课程教学的开始,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格式及写作方法,布置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报告,要求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指导学生通过期刊、网络、著作等途径查找并阅读相关的中英文文献,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前沿,了解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自学、创新和动手能力,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做到注重平时、注重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考核成绩的构成如下:期末考试:60%,实验考试:20%(每人一组),平时实验:10%,平时作业:10%,撰写小论文、课堂讨论(写出符合要求论文、或积极参加讨论者适当加分)。在期末考试时学生可带事先准备的本课程总结,该总结内容占期末考试的10%,这样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总结。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电路多、信息量大,比较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教学中的各典型电路部分涉及众多的电压、电流波形分析,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既费时又不方便。为解决有关波形演示问题,用Flash制作了波形演示动画,演示时,控制角可任意选择,各波形可连续画出,也可点动画出,非常方便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研究成果丰硕

    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教改成果丰硕。在《高等工程教育》、《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实验技术与管理》等教育学术刊物及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主持各类教学改革项目26项;出版教材9本(其中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3本);获各级教学奖励39项,教研项目“传统电机专业全方位改造的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5),该项目对电机专业改革和学科全方位改造的构思早,方向明、工作实,理论上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改造思路,实践上取得了先进、丰硕的教改成果,不仅自身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内具有创导性,对全国电机专业改造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