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教学贡献奖
马建青
教授
  • 推荐单位:社会科学学部
  • 来校年份:1982.08
  • 所在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建青:心理育人,解决学生成长烦恼
    推荐评语

    马建青教授从教30年来一直勤勤恳恳教书育人,长期担任了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时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教改、科研课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3项,并被评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浙江省首届教学名师和浙大求是特聘学者。

    马建青老师还27年如一日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用知识和爱心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烦恼,摆脱心理危机,走上健康之路。他被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首位终身成就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杰出贡献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赶赴灾区,辛勤工作,为灾区人民提供心理援助,表现突出,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的荣誉称号。

    鉴于上述马建青老师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贡献,社科学部决定推荐马建青老师为2013年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候选人。

    主要事迹

         一、重视教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受到好评。

    马建青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0年。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担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主讲工作。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度比较大,但马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30年坚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线,教学态度端正,重视吸取多学科的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回答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他十分重视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采取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来,他把传道、授业、解惑有机结合起来,上课生动活泼,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学生欢迎。在历次教学考核中均获得优良成绩。上课的学生在无记名教学评价中写道:“讲课生动有趣,为人师表,优秀老师的楷模!”“老师,您太敬业了!教学课程质量很高。”“老师讲得很好,有理论有实例有互动讨论,让人难忘。”“马老师,您对我们的道德塑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将思修课讲的如此生动,有趣。我们很喜欢。”“马老师上课很负责,能学到很多。”“其实开始觉得这是门洗脑课,应该很无聊,但上了以后觉得很有收获,老师把课上的很生动,很多案例对我们的启发也挺大的。” “马老师真的是个好老师,是您让我明白了身上这份责任,是您让我明白总有一天我会脱离父母的保护独自生活。您教会了我好多,谢谢您!”还有学生则直截了当地写道:“最好的老师”。

    马老师多年来一直结合教学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教学教育研究,有十余篇教学教育研究论文发表。他作为负责人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底主持申报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先后主持2项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一项省重点建设教材项目。主持多项校级教改项目。主编出版了省统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3项。2003年获得浙江省首届教学名师称号。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系统建设和推广是马建青老师在教学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从1987年起,他率先在全国第一个创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并进行了20余年的建设,从而完成了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教材的系统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此课程在全国各高校的开设,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受到大家的好评,为该课程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大学生的必修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强调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的统一。该课程教学考核多次获得优秀,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对以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成果进行了现场鉴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该成果获得浙江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马建青老师为第一完成人。

    二、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二十几年如一日。

    马建青老师长期以来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怀有深切的感情。不分课堂内外,不论校内校外,不管认识与否,只要学生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助。马老师十分关爱学生,帮助每一位研究生推荐、联系工作单位。一位研究生患重病危及生命安全,急需近10万元的手术费(自费),可学生家庭很拮据,马老师与上海医院联系为学生减免医药费,又发动单位的师生为学生捐款,同时先后为学生垫付了3万多元钱,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即使毕业了的学生,马老师也常常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婚恋、工作、科研、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受到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马老师从1997年起,一直担任浙江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指导教师,该协会多次获得优秀社团示范社团的称号,马老师也几乎每年获得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十佳社团指导教师称号。

    他既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经验,又有娴熟的心理咨询技术,这使得他不仅热心助人,而且善于助人。他把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关心、爱护与疏导、矫正结合起来,工作更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心理咨询工作是马老师教书育人工作的显著特色,早在1985年前后,马老师就探索性地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1987年,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之一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任主任20余年。马老师和中心的老师们一起,艰苦创业,持之以恒,二十几年如一日地义务为广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浙大心理咨询中心成了全国最知名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之一,多次受到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表彰和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马老师不计得失,以极大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于此项义务的而又非常辛苦的工作中,为此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劳动。经常有本校乃至全国各地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群来人来函来电要求咨询。常有人半夜打电话求助,常有人在他最忙的时候来敲门。为了帮助他人,他常常顾不上吃饭、休息,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他既把心理咨询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去追求,同时也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途径去奉献。他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投入令周围人既感动又心疼。他咨询技术好,为人的态度更是令大学生及家长们感动,同学们说马老师的人格力量就是最好的影响力,就具有咨询的效果。

    20多年来,马老师义务为大学生及其他人群个别心理咨询、电话咨询、书信邮件咨询近万人次(其中面对面个别咨询近4000人次)。他以自己的热情、耐心和专业技术帮助青年学生摆脱情感危机,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克服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求职及成长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困难,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他先后为20多位有明显自杀企图或暴力行为倾向的大学生提供危机干预,使他们得到解救;先后及时诊断出30余位精神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专科医院的治疗;曾有3名大学新生因不适应大学生活,执意要退学,老师和家长反复劝阻无效而求助马老师,马老师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方法指导,使他们留了下来,并发展良好,家长十分感激,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为浙大有如此好的心理咨询专家感到欣慰”;有些学生面临重大打击时,产生意欲伤害对方的报复心理,马老师及时消除了类似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一位女生因受极度恐吓而精神失常,以往记忆完全消失,连自己和父母都不记得了。愤怒的父母千里迢迢来到学校。马老师和另一位老师一起每天为其咨询,帮助其唤起记忆,消除创伤,经艰苦的努力,终于使其恢复记忆和健康,为学校和公安部门处理好此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父母十分感激心理咨询老师救了他们的女儿及为此无私付出的大量劳动。

    马老师不仅帮助了那些有心理困惑和障碍的同学,也有效地帮助了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们。当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类似疑难问题时,总是会想到去请教马老师。

    马老师多次获浙江大学三育人先进、校十佳社团指导教师、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十佳指导老师等。并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宝钢教师奖等。

    三、重视科研,开拓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马老师虽然教学、咨询和日常工作繁重,但十分重视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了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课题。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权威、一级和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独著或主编著作、教材10余部。特别是他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改进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受到了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并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科学重大研究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马老师是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马老师也是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也是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贡献。他自1989年以来一直担任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担任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基于他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创性贡献,2010年他被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杰出贡献奖,是全国首位获得者。

    马老师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努力工作,成绩突出,同时他多年担任教研室、系、院的领导,能带领广大教师一起搞好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进行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重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他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关心同志、为人诚恳,乐于助人,深受大家的拥护和爱戴,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他所率领的教学团队不仅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多项省教改项目,组织了多次有影响力的教学研讨会,还多次获得各类荣誉,是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