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陈越,女,教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曾获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浙江大学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大学2001年度王惕悟基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姐姐,帮我看下论文。”
“姐姐,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
“姐姐,你的课我没选上,怎么办啊?”
在计算机学院,你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称呼他们的老师,这个“姐姐”正是陈越老师。
从1999年到计算机学院任教以来,陈越已给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12届5000余名学生讲授《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基础)》、《数值分析》等课程,教学效果获历届学生好评,全部课程评估为优良,其中超过90%为优秀,连年被学生投票选为“最受欢迎教师”。
而“最受欢迎”的最好表现,恐怕就是这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姐姐”了。
课堂上的“姐姐”:
引导式教学快乐的传播者
“我希望我的课堂上时不时会有一点笑声。我努力的目标是,不管我讲的内容多么枯燥,也要通过讲解的环环相扣让不喜欢的人觉得饶有兴趣。”陈越一直认为“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在她的课堂上,启发式、引导式、鼓励式的教学总是让同学们在快乐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一位本科生听完陈越《软件工程》课以后这样说道:“陈老师将一些复杂枯燥的专业名词加上丰富的实例进行展开,而且她总是能够在一些合适的时候穿插着用当下的网络语言来趣味性地解释专业概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很多老师都在课堂上试图使用这样的方式,但是能够做到这样自然并且恰到好处的并不多。”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布置小作业是很多工科老师的做法。可是在“软件工程”课程里,“小作业”上升为了“大作业”,学生们需要充分发挥创新发散思维,依靠团队协同作战来完成。比如,陈越会把全班学生分成5、6个组,每个组分别设计银行的一个业务操作子系统,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布置每周的实践任务,最后让学生把各项业务子系统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银行系统。
“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实践。我会讲解理论知识点,告诉他们老一辈工程师的经验教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可以不听,我还鼓励他们不听,自己去琢磨。实践结果怎么样,学期末用作业来说话。”陈越认为,只有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学习,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当我们最终成功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特别高兴。”
除了课堂,陈越还将“快乐治学”的理念带到了指导学生竞赛上。从2000年首次带队参加世界著名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开始,陈越就通过引导、激励而非应试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所领导的教练团队带领学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包括获得2011年ACMICPC国际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冠军、2005年Google全球编程挑战赛冠军、2006年TopCoderCollegiateChallengeDevelop-mentContest冠军。
生活中的“姐姐”:
朋友般关爱 温暖的守护者
“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到陈越姐姐的情形。牛仔,T-shirt,微笑,俨然一个大姐姐的模样。”“记得最后一次补交作业时,我们问拿作业本的时间、地点,姐姐想了想说:‘你们住5舍,还是6舍,我下班正好从那经过,可以顺便拿过去,到时先给你们打电话。’当时真的很感动。”一位姓卓的同学这样回忆道。
确实,“为学生着想”一直是陈越工作的第一位。她觉得师生间最和谐的关系就是像朋友一样,“我可以像朋友一样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我不会把我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陈越说,她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
工作之余,陈越经常光顾学校的“飘渺水云间”(简称“88”)BBS和“CC98”论坛,那都是学生们交流很活跃的网络平台,近年又进驻了“人人网”和“新浪微博”。陈越总是很有兴趣上网跟学生讨论教学问题、答疑解惑,当然还少不了胡侃、灌水、开玩笑。有时还会换几个ID上去,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因为以老师的身份上去的话,学生们会让着我,不敢跟我争。穿件马甲就不一样了,大家公平地就某个热点问题争个高低曲直,也蛮好玩的。”
陈越说:“我始终把自己看作学生的同级,基本上怎么对我的同事,就怎么对待学生。由于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我跟学生的关系就是平等的朋友,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
还记得有同学在网上抱怨看不懂全英文的专业书,“姐姐”立即“跟帖回复”,细细道来学习英文书必然经历的适应过程,以及坚持阅读后对未来在国际化社会里生存的诸多益处。“姐姐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获益不浅,每当被书上的英文字搞得头晕目眩时,一想到姐姐的话,我就又来了劲!”
为人师表,心怀其德。“做老师,目标是要关注学生成长。这好比是种庄稼,你不能种到地里就不管了,还要看它长得怎样。”
对陈越来说,要让学生这些“苗子”,成长为教师心目中的“大树”,就要去关心学生,与他们贴心交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尝试去鼓励、支持,帮助学生跨越求索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走向未来的广阔天空。
工作时的“姐姐”:
完美化要求 创新的改革者
虽然“姐姐”是一个可亲的朋友,可她也有严厉的时候。“对每个project的评判,我可以很宽松,但是不允许抄袭。”在这一方面,陈越是铁面无私的。在考试前,陈越对来跟她交流的学生都是很和气的。可是,如果有谁在考试后,来找她谈分数的问题,陈越的原则是在原来的分数上扣十分,再开始说话。
对学生这样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陈越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她总是想着如何能做得更好。教学改革是她研究的重点,为此她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自己负责的课程《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值分析》中经过充分实践和总结之后,陈越于2009年创立了计算机学院“精研课程”教改项目,向全院推广研究型教学方法,目前立项26门次课程。
除了《软件工程》课,陈越还在所负责的全部课程中进行了全面的实践教学改革,为每门课设计了综合性强的大型实验,锻炼学生分析、设计、编程、项目组织、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收到很好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深知未来对国际化人才的大量需求,陈越着手致力于双语教学的改革,并将之推广传播。她从2000年起就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自己承担的全部课程改造为双语或全英文授课课程,也由此兴起了计算机学院双语课程教学的新高潮。她在努力将双语教学经验向全国高校推广的同时,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及PearsonAddisonWesley合作,改编了“ACM杰出教育家”荣誉获得者MarkAllenWeiss的英文原版著作《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英文版·第2版)》,目前已有包括多所985学校在内的高校采用此教材,这也是中外出版社在教科书出版方面的首次这类合作尝试。
陈越在积极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在国内一系列教学论坛、师资培训班上介绍实践教学经验,发表了多篇教学改革论文,并因此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多项浙江省、国家教育部的教改项目———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教育部基础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卓越工程师项目等。
当然,“姐姐”的魅力不止于此。激情、活力、理想,在每次的讲座中她都离不开这些词语,怀有一颗纯粹教师之良心的她明白,这些简单的词语,能激发出学生埋藏许久的“巨大实力”。理想有多远,人生道路就能走多远。
高远的理想,在陈越看来,就是对“我能为社会,为人类做什么”的思考。怀有这份“社会责任感”的理想情操,才是大学培养之精华。
( 作者:吴雅兰)